首页 男生 其他 樊登讲论语:先进

天下归仁:换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樊登讲论语:先进 樊登 4017 2021-08-11 10:59

  颜渊第十二

  天下归仁:换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的大部分内容是孔子和学生之间的问答。

  第一个登场的是颜回,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学生的提问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情、秉性、经历不同,孔子给的答案也不一样。

  在回答颜回的问题时,孔子给出了关于仁的一个非常高级的定义,叫作“克己复礼为仁”。在有些人眼中,克己复礼是一件很虚伪的事,但如果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大脑,就会发现克己复礼是一个人进化的过程。

  我在“樊登读书”讲过一本书,叫《怪诞脑科学》。书中讲到,人的大脑是一台刻录机,但这台刻录机相当于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拼凑而成的半成品,存在着大量的漏洞。比如,我们容易冲动,有强烈的欲望无法抑制,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流于表面,容易被情绪驱使,总是感到恐慌;又比如,我们对他人的行为会进行主观臆测,会做简单化的归纳,得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总之,人的大脑经常会犯很多错误,如果不加以克制,在遇到矛盾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自我保护。

  我们的大脑有时是自私的、焦虑的,而当我们被不够理性的大脑主导全部的生活时,我们体内的动物性特征就会更加明显。

  克己复礼的根本,其实就是管好大脑,实现孔子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遇到任何事情时,不要任凭大脑冲动地做出决定,在“产生反应”和“即刻行动”的中间,要能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件事情该不该做、符不符合礼。

  礼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规定,让人更接近于仁的状态。

  孔子接下来说的话情绪很强烈:“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王蒙先生写过一本点评《论语》的书,书名就叫《天下归仁》。孔子的这句话夸张吗?并不夸张。孔子的意思是,人哪怕只有一天能够做到克己复礼,那么全天下就都能回归到仁德的境界。

  实际上,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我们的内心。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内心的投射。希望整个世界变好,不是费力地去改变世界中的每一个人,而是去改变自己的心境。当自己能够做到克己复礼时,整个天下就复归于仁爱的境界。

  在《思辨与立场》这本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批判性思维对人的积极作用。作者在研究批判性思维多年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感受到烦恼,那么一定是思维方式错了。

  东方的哲学家与西方的思想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只要你能够把自己的内心管好,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就能够感受到“天下归仁”。

  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果你变好了,但其他人依然很坏怎么办呢?别人继续做坏事,又怎么可能天下归仁呢?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其实,仁不是指秩序,而是指个人修养的境界。天下归仁并不是说世界上从此没有不合理的事情了,不代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在于一个人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发生了改变。

  当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去看待这个偶尔有些混乱、有些不合理的世界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这就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秉持“君子思不出其位”,就是说一个人要观照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事做好,整个世界就好了。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句话是孔子对前面一句的解释:为什么我敢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因为你想要实现仁德的境界,只与你自己有关,与他人无关。很多人在生活中感受到无奈,说“我想做一个好人,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世道险恶,是环境逼迫我变坏的”,将自己修为不高归结在他人身上。

  孔子提醒我们“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你想要仁,任何人都不能阻挠你。

  颜渊对孔子所说的话,向来“无所不说”,不会质疑。颜渊很快就理解了孔子的意思,说:“请问其目。”

  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目”是撒网捕鱼时的网眼。“请问其目”,其实是问孔子:“想要实现克己复礼,我的‘抓手’是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能不能给一点操作层面的建议?”

  孔子接下来说的这句话非常有名,言简意赅且充满力量。他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中国古代有一些讽刺孔子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说,孔子告诉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听后马上跑回家,把门关起来了。别人问颜渊怎么了,他说:“夫子说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又做不到,只好躲起来,哪儿都不敢去了。”

  这是对孔子的讽刺,歪曲了孔子的意思。

  什么叫“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想要理解这四句话,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人为什么会做一些不符合礼的事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礼没有硬边界,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越过它。人们在做很多不恰当的事情时,是缺乏自我觉知的,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说错话,不知不觉地伤害人,不知不觉地去看无聊的八卦……

  很多人并不是故意去做不好的事情,只是因为没有觉知,感受不到礼的存在,自然无法清晰地判断自己是不是遵循着礼在做事情。

  孔子所说的这四句话,依然是在提醒我们在行动之前停一下,思考该不该这么做。

  西方的心理学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第一步是觉知,第二步是接纳,第三步是改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错事,没有觉知,就不可能改变,更不可能做到克己复礼。孔子强调觉知的重要性,与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要做到克己复礼,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敏锐的觉知力,不以恶小而为之。虽然有的行为只是逾越了一点点界限,但不要小看微习惯的力量。一个人的整个状态,本身就是由微习惯决定的。

  颜渊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的很多学生都说过类似的话,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明,但老师说的话我一定遵照实行”。

  很多学生都曾请教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一生行之?他们都希望能够从孔子这里得到一句最适合自己的座右铭。

  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叫周利槃特,他天资不足,总是记不住经典。释迦牟尼就对他说,当别人都嘲笑你,说你记不住的时候,你就扫地,边扫地边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反复诵念。由于他心念专注,竟然比其他人更早地证悟了。这就是“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颜回很谦虚,他说:“我虽然天资有限,但是我愿意将老师说的话一生诵之。”

  在此节,孔子给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方法,告诉我们自我觉知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诸位读者能结合对于大脑的认知,重新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含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