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樊登讲论语:先进

吾与点也:美好的结果离不开努力的过程

樊登讲论语:先进 樊登 6715 2021-08-11 10:59

  吾与点也:美好的结果离不开努力的过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这段对话很长、很美好,也是在中国美学史上耐人寻味的话题。

  这段故事也产生了一个典故,诗词中写“吾与点也”就是出自这里。

  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在一起。

  曾皙是曾子的父亲,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曾皙是一个非常潇洒自在的人,曾子则是一个非常严谨、老实的人。

  孔子说:“我不就是比你们大几岁而已,不要把我太当回事。你们平常总说别人不了解你们,如果你们想让我知道的话,你们觉得我应该知道些什么呢?今天各言己志,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看来孔子这天心情不错,想和学生们聊聊天。

  孔子话音刚落,子路就立刻挺身,第一个表达自己的想法:“给我一个千乘之国,这个国家旁边群敌环伺,周围大兵压境,国家里还有饥馑,人民没有饭吃,年成也不好。只要让我管,三年之内,我可以使得这些人有勇气,愿意打仗,内心的刚猛之气能够调动起来,做事也会遵守很多规矩。”在春秋时期,每一辆战车,大概要配备一百个士兵。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光部队就有十万人,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

  子路的口气很大,要在三年之内将一个大国变成一个强国。

  孔子笑了一下,我估计孔子没有笑出声。孔子接着说:“冉求,你呢?”

  冉求说:“一个长宽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管的话,三年,我可以让这个地方的人民富足。至于这个国家中的礼乐,要把这个地方教化得很好的工作,我可能还做不到,需要等到更厉害的人来实现。”冉求一直爱挣钱,为季氏做宰也很善于理财。他自己的理想,也是能够把一个地方变得富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其实很好。

  我们猜测,因为孔子对子路的夸大表示不满意,所以冉求就表现得谦虚了一点。冉求说如果是礼乐这些事,自己的能力还达不到,这很可能是谦虚的说法。

  孔子没有表态,接着问:“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比其他人年轻一些,他说:“我说的不是我现在能做到的事,我只是愿意朝这个方向去学习、去努力。学祭祀、典礼,为两个国家盟会(孔子曾经主持过夹谷之会)制定礼仪,我愿意做一个小小的傧相,或者做一个主持人,把帽子戴得整整齐齐。”

  孔子说:“曾皙,你呢?”

  精彩的部分来了!按照我们平常的理解,孔子问话,学生应该立刻就答,但是曾皙此刻正在弹琴。这里我们能了解到,孔子和学生聊天的时候,一直伴着曾皙的琴音。

  孔子问了问题,曾皙并没有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而是弹得越来越慢,他要让音乐完美地收尾。最后铿的一声,把琴放下,站起来说:“我跟三位同学说的还不太一样。”

  孔子说:“说出来也不要紧,不同也无伤大雅,大家都是随便聊聊各自的志向,你就说吧。”

  接下来,有关美学思想的重要论述出现了。

  曾皙说:“暮春三月的时候,大地回暖,大家把春天的衣服刚刚穿在身上,开始出行。成年人五六个,带上六七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乡里乡党,或者是知己好友,一起出门到沂河(沂水是山东非常重要的一条河,在《论语》中多次出现)洗澡。洗完澡以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等凉风把身上吹干,我们一路唱着歌回家。这就是我的理想。”

  我小时候,有过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住在妈妈在华山脚下的老家。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的东头就有一条大河,名字很简单,叫东河。东河很大很宽,是孩子们的乐园。我回农村,心心念念的就是到东河去玩,捉螃蟹,捉小虾米。我不爱钓鱼,但就是捡起石头打水漂,也快乐得不得了,能在那里玩一天。

  曾皙的理想,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河里玩,然后吹着风、唱着歌回来。

  曾皙说完,孔子觉得找到了共鸣,长叹一声说:“我跟你一样,我的理想也是这样。”

  这段对话从一开始,就被子路把节奏给带偏了。本来在轻松的环境之下,孔子想聊点舒服的、开心的,但子路一上来就说打仗、民生社稷之类的事。这些不符合当时轻松的情景,孔子不爱听。直到半沉浸在轻松环境和优美音乐中的曾皙发言,孔子才终于听到让自己满意的答复。曾皙给出了一个田园牧歌、安居乐业、百姓和睦的美学归宿的生活场景,令孔子很欣慰。

  孔子希望能够生活得特别美好,这种状况实际上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对话结束以后,子路、冉有、公西华走了出来。曾皙留在后边,跟孔子接着聊,说:“这三位同学说的,您觉得怎么样?”因为孔子只表明认同曾皙的说法,并没有说到其他人。

  孔子不想多说,说:“这就是每个人随便聊聊志向。”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

  孔子解释说:“想要治理好邦国,靠的是礼,礼的核心是谦让。子路言语中却一点都不谦虚,所以我才笑他。”

  关于礼的核心是让。举个例子,出电梯的时候,女士先请,这是让;吃饭的时候,请老人先动筷子,这是让。

  子路说话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孔子才会发笑。在孔子的眼中,没有礼让的态度是无法治国的,子路能够保命就不错了。虽然子路很有能力,能做事,也热心,但子路每天都处于紧张的状态,总是怕孔子不了解自己。当孔子问话的时候,子路第一个站出来回答,永远冲在最前面,想要获得孔子的一点爱、一点关心、一点认可。然而正因为他做什么事都紧张得使太大劲,孔子就认为子路如果能够好好地活到晚年,就已经很好了。谈到治理大国,让一个大国变得强盛,并不是子路的才能所能做到的事情。

  曾皙接着说:“那冉求说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吧?”

  因为说国家大事的子路被孔子笑了,所以曾皙接着问冉求。

  孔子说:“难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大的地方,就不是一个国家吗?”很明显,冉求说的也是国家大事。孔子的意思是,虽然冉求看起来谦虚,但谈论的事情却很大,志向并不小,话语中透露的也不是谦虚谨慎的态度。

  曾皙说:“公西华说的祭祀会盟,这样的事应该不是治理国家的事了吧?”曾皙的意思是赤是比较谦虚的。

  孔子说:“宗庙会盟并不是寻常的事情,如果不是诸侯,就没有这样的事。所以,这肯定也是邦国大事。”

  关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有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解释:赤说要做一个小相,那谁来做大相呢?在我看来,这是解释不通的。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意味着孔子认为公西华能力很强,公西华要做小相,谁也不能做大相。孔子肯定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理解,语气转折得不对。

  第二种解释:公西华说的小相的小是谦辞,并不是大傧相、小傧相的意思,那个小是“我”做个小小的主持人就好了。孔子的这句话,对公西赤是有批评的态度的。在孔子看来,公西赤认为这样的事都算小事,那还有什么事才算大事?

  孔子觉得前三个学生说的志向都有点大。到这里我们才发现,在孔子看来,人的终极理想不需要有那么大的野心。我们做一切事的目的是让百姓能够过上田园诗意的生活,而这才是应该持有的理想。

  所以曾皙的几句话,看起来轻松、美好,甚至有点没出息,只是洗澡、唱歌而已,但这对于孔子来讲,就是大同社会。

  孔子的理想更大,他不希望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做,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每天心中无事,就去洗澡、唱歌、吹着凉风回家。这就是大同社会,也是马克思说过的“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多美好,心无挂碍,不需要打仗,不需要强兵,不需要去搞什么会盟礼仪,日子过好就行。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认为这一节反映了孔子的终极梦想,也就是大同社会的梦想。

  孔子说的所有话,在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发酵后,都会产生大量的反应。有人读完这段话,认为孔子赞成的是曾皙,所以孔子反对的是子路、冉有和公西华这样的野心家。朱熹就做过评判,认为孔子是褒曾皙,贬其他三人。朱熹在晚年的时候说“留为后学病根”,为什么孔子只是在褒奖曾皙,就会成为后学的病根?

  因为很多人变成出世者了,曾皙的所作所为很像道家。老师说话的时候,他自在地弹着琴;老师问话的时候,他也不着急回答,而是先让美好的东西缓慢地停下来。和老师对话,讲的又是那些不着边际的内容,别的学生讲富国强兵,他偏偏要说洗澡、唱歌。导致的结果是后世的很多人学《论语》,学到“吾与点也”,就觉得自己不要去打仗、不要去当官,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这在朱熹看来,就是后学的病根。

  还有这样的理解,四位学生代表了四个境界和层次。

  子路讲的是强兵。一个国家必须强兵,弱国无外交,老百姓也过不上好日子。比如清末,中国老百姓想过好日子,但身不由己,国家不强,任人宰割。

  冉有讲的是富国,让国家经济发展繁荣。

  公西华讲的是礼乐,一个国家不能只有物质,还要有礼乐、文化、知识,让人们丰富自己的精神。

  最后,当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强兵、富国、尊礼时,才能够实现曾皙说的那种美好的生活。

  四位学生所代表的人,都在不同的层面做贡献,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孔子讲“吾与点也”,向往大同社会,就直接跳过前三步,说前三类人没有做贡献。

  我们在生活中,该做事还是要努力做事,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白天上班努力,晚上回去享受生活才能心安理得。国富民安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过上曾皙描绘的生活。

  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对于未来生活的描述。红尘归来,还是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是孔子的美学追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