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正文卷 第五十三章、北伐行动指挥部的争论

  第五十三章、北伐行动指挥部的争论

  乾隆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内务府自己去制造。

  先不说质量能不能达到这么精良的程度——反正乾隆是没什么信心的。

  就是这成本就受不了。

  还不如去买。

  但是买也不能指着一家。

  必须要分开。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和马戛尔尼等人探讨了一下火枪价格问题之后。

  乾隆就示意谈话结束了。

  马戛尔尼和布尔布隆一脸懵逼的走出了皇宫。

  他们甚至不知道乾隆对于和英法合作抗明的态度...

  当然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收获。

  乾隆皇帝至少表示可以向英法两国购买火枪...

  “这是一名城府极深的东方君王。”

  布尔布隆说道。

  马戛尔尼耸耸肩:“只可惜,他似乎过于自信了。他统治的帝国事实上是如此的虚弱。”

  在这些日子。

  马戛尔尼等人也是观察了大清帝国的情况。

  这个国家的贫穷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当然了,其实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也是秃子别笑和尚,伦敦城里面的工厂的工人未必比大清的农民过得好。

  但是同样的,这一路上看来,这个国家的军队的装备刚还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模样,据说是大清皇帝最精锐的八旗兵演练的战术模式十分的老旧。

  这個国家最精锐的军队甚至还在大规模装备鸟枪——一种小口径的火绳枪。

  马戛尔尼很容易就得出结论:大清帝国绝非西方人想象的那么强大。

  他们大而不强。

  和俄罗斯差不多。

  而且他们的统治者普遍心里面隐藏着恐惧——他们时刻都在担心被底层的汉人推翻,所以他们时刻做好了退出中国的准备。

  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如何能抵挡得住朱道桦的明军?

  “等着吧,等他的军队在战场上失败之后,这位大清帝国的皇帝陛下,就会知道他统治的国度并非什么天朝上国了...”

  “这位天朝的皇帝陛下要购买火枪.....”马戛尔尼揉了揉太阳穴,“看来...我们在和大清帝国站在一起之前,还得和那位明王殿下做一笔生意..”

  “他应该不会拒绝这个赚钱的机会的。”布尔布隆说道。

  两人也无奈啊。

  谁让现在南洋是朱道桦说了算呢。

  没有得到朱道桦的许可。

  他们就别想运送任何物质前往清国。

  .........

  而乾隆在和英法两名会晤过后。

  立刻就给明发上谕,任命福康安为抚远大将军,命令江西绿营、湖南绿营、贵州绿营各领绿营兵一万五千人,合兵四万五千人进入广东,受抚远大将军福康安节制。

  同时又命福康安在广东招乡勇三万,编练三万新兵,又把广州驻扎的五千八旗兵同样调给福康安节制。

  这样一来。

  福康安手下就有绿营兵十二万、乡勇三万,另外还有五千八旗天兵。

  总数十五万五千大军。

  从兵力上看。

  镇广东一省是绝对足够了。

  另外他还给福康安下了秘旨。

  让福康安秘密拍人前往南洋寻求购买精良火枪、火炮。

  按照明军的办法训练八旗兵——大明陆海军军官学院的教材也不是什么秘密,乾隆早就得到了。

  既然朱道桦能用这样的练兵法练出一支新兵。

  那用来训练八旗。

  重振八旗天兵之威。

  也同样可以起到效果。

  至于购买的火枪....

  乾隆也不放心交给南方的绿营兵的手里。

  除了装备广州的五千八旗兵之外。

  其余都要送到北京。

  以作为组建新的八旗火枪营的装备。

  朱道桦在南洋的崛起让乾隆意识到如今这大清朝海晏河清的煌煌盛世是有可能失去的。

  八旗是大清的根本。

  八旗必须要恢复当年的天兵之威。

  这样的话。

  才能用祖宗当年用八旗兵压着汉人去打天下的办法去对付朱道桦。

  汉人人多。

  八旗人少。

  所以八旗在康雍乾历次战争中都极少上阵。

  而现在也是如此,乾隆也不打算用八旗兵去和朱道桦打。

  否则也太不合算了。

  但是乾隆也知道。

  八旗兵压着汉人去打的前提条件。

  是八旗兵必须是一头老虎。

  哪怕是一头纸老虎呢。

  只要能唬人就行。

  .........

  “陛下拨款五十万,让本官去购买三万杆火枪.....”

  两广总督府内,福康安看向了韦森特、刘光亮,以及十三行总商伍敦元等人。

  “大人,逆明要求所有贸易都必须要集中到巴淡岛上....要买火枪,也只能前往巴淡岛寻找西夷洋商接触。”

  伍敦元闻言说道。

  “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在巴淡岛上贸易,就必须兑换明元方可交易....”

  “事急从权,只要能买到火枪就行。”福康安摆摆手说道,“此事有谁可去?”

  福康安看向韦森特和刘光亮两人。

  两人也知道。

  在福康安这里,熟悉南洋之事的也就他们两个了。

  “督宪,我等愿前往。”

  两人急忙出列躬身说道。

  福康安微微点头,接着扭头看向伍敦元:“十三行这边在南洋有什么门路?”

  伍敦元闻言脸上露出了苦色:“自从荷兰人被逆明击败,十三行这边就失去了这条线了,不过怡和行以南洋华商的名义在巴淡岛买了个地建了个商行,现在在巴淡岛方面也开始和各地洋商接触。”

  “找到有火枪货物的洋商,许是不难。”

  “好!”

  福康安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

  “此事若成,你们算是立下大功了!”

  ........

  就在乾隆、福康安要派人购买军械,加强广东的防守力量的时候。

  在明军这边。

  也已经在做北伐广东方案了。

  此时此刻。

  在新组建的北伐指挥部内。

  明军的参谋们正在争得不可开交。

  “广州府就在珠江河口,广东水师根本无法阻挡我登陆大军,只需顺着河口一路冲到广州城下,攻破广州,广东传檄可定!”

  “不不不!这样做太冒险了,清鞑在广东有数万大军,一旦战事拖延,周围数省都可调兵驰援。若在广州城下被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先在大陆占据一个据点,把物质、人员送上岸,再图广州!”

  总体来说。

  参谋们分成“激进派”和“稳妥派。”

  激进派认为以明军战力,直接沿着珠江河口,冲到广州城下,在炮火的掩护下登陆,一战占领广东,再以广州为基础奔袭韶关、嘉应州、肇庆。

  而稳妥派则是认为,如今明军兵力尚少,不可如此冒险。

  最好先在海岸线寻找一处稳妥的登陆点。

  把物质、人员送上岸,建立起一个可靠稳固的大陆据点之后,再向广州运动,迫使福安康调集主力和明军决战。

  在争论之中。

  朱道桦和明军陆军总顾问拿破仑都没有出声。

  就在此时。

  锦衣卫都指挥使龚逐满推门而入。

  众人的争论顿时戛然而止。

  锦衣卫啊。

  干什么的大家当然都清楚。

  在明军之中也没有多少军官想要和锦衣卫的人扯上什么关联。

  “大王,发现刘乾兴之子刘光亮在巴淡岛上活动,其目的应是要帮清鞑购买火枪。”

  “哦?”

  朱道桦脸上露出了颇为感兴趣的神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