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世祖

第二十九章捅其后门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5849 2022-11-27 19:35

  伴随着雪花,满清的大军,轰轰烈烈的离开了北京城,来到了山东境内。</p>

  作为运河的关键之地,也是护卫北京的一翼,山东的位置至关重要。</p>

  从天津,再到沧州,然后是吴桥,德州,临清,东昌府。</p>

  十万大军,再加上奔走的民夫,加在一起约二十万人,可谓是浩浩荡荡,连绵上百里。</p>

  山东境内的文武,出了济南,来到东昌跪迎。</p>

  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多罗贝勒勒克德浑,这三人都是满清鼎鼎大名的人物,权势极大。</p>

  就连吴三桂,也不得不亲自来迎。</p>

  即使他也是个郡王。</p>

  “臣等恭请皇上圣安――”</p>

  “圣躬安!”</p>

  “奉旨讨贼,山东文武一应配合……”</p>

  郑亲王从衣袖中掏出圣旨,用满语叽里咕噜地的说了一遍。</p>

  一旁的满人则翻译开来,转述汉话。</p>

  大体的意思,就是山东必须保障运河的通常, 民夫,粮草等, 也要积极保障, 不得延误大军。</p>

  另外,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要随同大军南下。</p>

  闻听此言, 吴三桂的脸色又差了几分,只能应下。</p>

  不过,山东文武的脸色更差。</p>

  几十万的保障, 其中的心血难以计量。</p>

  要知道整个山东,此时也没多少人,自己活着都困难,这要起大乱啊!</p>

  但是没有办法,朝廷的要求, 即使山东人死光了, 要去办成。</p>

  “他奶奶的, 整个运河都塞满了!”</p>

  楚玉在码头附近,看着大量的船只堵塞其中, 一时间感慨万千。</p>

  看来北京的消息不是假的。</p>

  如果再加上三万关宁军, 那就是十三万人, 朝廷能抵得住吗?</p>

  他心中烦起了思量。</p>

  随即他想到自己的任务, 就是破坏山东的秩序, 让满清疲于奔命,影响粮草运转。</p>

  “仅仅依靠那些土匪,怕是做不成什么大事。”</p>

  楚玉嘀咕着, 旋即道:“看来还得拉拢那些士绅才行,只有这些地头蛇帮忙, 才好做事。”</p>

  这样想着, 他摸了摸怀中的白板官身, 仅仅不过数张:“该死, 这段时间用的太多了。”</p>

  “得把消息传到南方……”</p>

  ……</p>

  而这时, 待在朝鲜多日的文熙,带着李应仁,从鸭绿江边境的遗民中, 招募了三千余人,配合派遣的一千多人, 重新登陆了皮岛。</p>

  此时的皮岛,已经被朝鲜占据, 并且迁徙了百姓,设立了官府,比以往强上太多。</p>

  上好的基地,自然被收下。</p>

  刚登岛不久,朝廷就派人通知,要求他们尽快的骚扰辽东。</p>

  “怎会如此急促?”文熙忍不住问道。</p>

  “满清已经南下,其后方空虚,你们这几天人虽然人少,但想来却正当其时。”</p>

  锦衣卫说了几句,不再言语,扭头就走。</p>

  不过,他却带来了朝廷的任命。</p>

  李应仁为辽东总兵,文熙加御史衔,为辽东巡抚。</p>

  “这算什么事?”</p>

  文熙无奈了。</p>

  堂堂的礼部侍郎,凭空的成为了巡抚,只辖一岛的巡抚,真是让人头疼。</p>

  李应仁则欢欣鼓舞。</p>

  “还不到而立之年,某就已经成为了总兵,文巡抚,皇恩浩荡啊!”</p>

  “皇恩浩荡――”文熙兴致索然地喊道。</p>

  虽然都是升官,但想法却完全不同。</p>

  李应仁却兴致高起,嚷嚷道:“建奴后方空虚,正是咱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p>

  “敢不从命?”</p>

  文熙只能应下。</p>

  他之所以派到朝鲜,不就是因为胆子大吗?如今没了退路,只能按照旨意行事了。</p>

  “李总兵,你们李家世居辽东,想来应该有不少的门亲故旧吧?”</p>

  听到这话, 李应仁有些尴尬道:“我祖成梁公虽然出自铁岭李氏,但自担任辽东总兵之后,全家就迁徙到了北京……”</p>

  陆陆续续说了一刻钟,文熙这才恍然。</p>

  原来,李成梁家族, 本是高丽人, 旋即常遇春等收复辽东后,就成为了明人,世袭武职。</p>

  而李成梁这支,属于长房嫡支,在李成梁发迹之后,就迁徙到了北京,留在辽东的,就是二房至五房人。</p>

  说白了,留在铁岭的,都是穷族人。</p>

  努尔哈赤拿着铁岭后,屠戮的李家人,其实只是二房,李成梁这支彻底成了北京人。</p>

  李成梁诸子中,如如松(1598年战死)、如柏(曾任辽东总兵官,67岁上阵萨尔浒,蒙屈后1621年自裁)、如桢(辽东总兵官,铁岭失陷后被流放)、如樟(延绥总兵官,43岁被弹劾,壮年致仕)、如梅(辽东总兵官,遭贬后病逝)都曾经在辽东战场驰骋,且均累功至副总兵、参将。</p>

  <a id="wzsy" href="http://www."></a></p>

  孙辈里怀忠(武进士,1621年调离辽东,至延绥孤山副总兵)、效忠(开原副总兵,1615年被弹劾,致仕)、性忠(登莱水师副将,北京失陷战死)、宪忠(辽东总兵中军副将,战死)都曾经在辽东战场驰骋,曾孙辈(祖字辈)也多在前线参战,直至辽东全境失陷。</p>

  “如今降奴的,只有二房李思忠等辈,我等长房,多战死沙场,绝无二心。”</p>

  李应仁说到这,即使是个糙汉子,也不由得眼眶通红。</p>

  “建奴多混淆视听,言语我李家脚踏两只船,其谬之千里,国仇家恨,怎能归降?”</p>

  文熙长叹,旋即长鞠一躬,一脸的敬佩:“贵族热血尽撒辽东,文熙敬佩。”</p>

  “罢了,都是祖宗的功劳,我愧对祖宗,只能逃到朝鲜,保存衣冠罢了。”</p>

  李应仁苦笑道。</p>

  “咱们如今用兵五千,辽东近在咫尺,建功立业正当其时!”</p>

  文熙昂首,气势勃发。</p>

  “好!”李应仁点头,大笑道:“咱们打不过那些披甲之士,难道还弄不过那些奴隶包衣?”</p>

  “没错,咱们就是专打包衣。”</p>

  文熙点头,沉声道:“昔日辽东之地,数百万汉民沦为奴隶,衣食不保,子孙为畜,咱们此行就是专司刨其根,解救百姓于水火。”</p>

  “只要辽东乱起来,北京就不安生,也能稍解南京之难。”</p>

  “皮岛如今钱粮不缺,让满清尝尝捅屁股眼的滋味。”李应仁大喊道。</p>

  “粗鲁――”文熙笑骂道,</p>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