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吴三桂演义

第三回 结勇将田畹献歌姬 出重镇吴襄留庶媳

吴三桂演义 佚名 4837 2021-08-19 03:50

  第三回 结勇将田畹献歌姬 出重镇吴襄留庶媳

  吴三桂自忖与田畹并无往来,何以一旦如此殷勤?但他是当时国戚,声势尊崇,也不好推却,当即答应诺,仍复左思右想,以为田畹必然有求于己。又猛想起:“玉峰歌伎沅姬已被田畹以千金聘进府中,我此时若到田府,或侥幸可能一见。且听说田氏藩府中女乐甚盛,沅姬必在其列,不担心不能相见。”想到此层,便欣然而往。巴不得等到晚上,即带了随从,装束得人才出众,乘了一匹骏马,亲过藩府而来。

  田畹早已等候,迎接到厅子上,已有女乐陈列。田、吴二人即分宾主而坐。吴三桂一面与田畹周旋寒暄,一面又偷视女乐中,看有无沅姬在内。只是视而不见沅姬,心中甚是不乐,田畹即令人准备酒菜上来,请吴三桂入席。一面又令女乐歌舞,一时笙箫互作,弦管齐鸣。吴三桂因见沅姬不在,也无心倾听。

  田畹不知其意,只是殷勤劝酒。吴三桂又不好勉强,且因心中有点不快,正要借以浇愁,因此才过三巡,彼此都有些醉意。田畹却道:“方今国家多故,人才难得,像将军武勇超群,功名盖世,朝廷方倚为柱石之臣。”吴三桂答道:“不劳国丈过奖。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求建功立业。我若得朝廷始终信任,当不使敌人敢正视中原。”田畹答道:“将军此言,足见梗概。老夫老了,不能执鞭左右,愿将军报效国家,将军更愿借余威关照老夫,老夫当世世感激。”吴三桂道:“为国效力乃人臣之责,不劳国丈多嘱。惜三桂以一介武夫,每年关外筹防,安得如国丈优游府内,看那燕瘦环肥,左拥右抱,俺三桂哪有这一天的艳福?”

  田畹道:“将军休要见笑。老夫已垂暮年华,也聊借此消遣。刚才听说将军之言,已感惭愧。”吴三桂道:“我不过羡慕国丈艳福,酒后偶发狂言,安敢取笑?愿国丈不必多疑。”田畹道:“将军英年,且又负国家重任,没时间顾得上这些。倘不嫌鄙陋,敝府金粉三千,将军若看得上,尽可拱听尊命。”

  吴三桂听到这里,心中豁然,便乘着酒意问道:“从前有玉峰歌伎陈沅姬,听说已归府上,不知她近况如何?”田畹道:“将军如何知道?”吴三桂道:“我听说其名很久了,久欲一见颜色,只惜缘分浅薄,因此知武夫的艳福不及国丈也。”田畹道:“沅姬现仍在敝府里,已易名圆圆矣。”

  吴三桂此时,神情摇夺,田畹知三桂心中欲得沅姬,不觉大怒。转念千方百计以求纳交于他,何忍因此小事于是生意见,因改口道:“将军醉矣。”吴三桂道:“我未尝醉。我吃酒实无量。若能使圆圆为我度一曲,我当与国丈共醉三杯。”田畹这时欲出圆圆,只怕三桂无礼;意欲不出,又怕失三桂之意;实费踌躇。打算不如与圆圆商酌,然后计较,便故作笑道:“将军欲得圆圆度曲,固非难事。只怕将军已醉,即有霓裳羽衣之曲,也不能入耳。请待明宵再醉,当使圆圆献技,以娱将军。将军意为何如?”三桂大喜道:“如此足见国丈厚情,令我铭感。我明晚当再扰贵府,国丈不要失信。”

  田畹回进后宅,见了圆圆,力述吴三桂气概,只是说话间总带些不快之色,圆圆细问原因。田畹道:“正为爱卿呀。不知卿到我府内,吴将军何由得知?席间竟问及爱卿近状,因此烦恼。”圆圆道:“妾从前为歌伎,颇有薄名,且多欲以重金相聘。只是妾侥幸,得进藩府。是吴将军所问,未足为奇。不知国丈为何烦恼?”田畹道:“他醉后自称欲一见爱卿颜色,并欲爱卿为他度曲。我意本不舍,因此略为推延,说将军已醉,即有霓裳羽衣之曲也不入耳,待明宵再请进来饮酒,然后再陈女乐,使爱卿为之度曲。只道他势必推辞,不意他直行答应诺,并嘱老夫不要失信。似此实难处置。”圆圆听了,故作皱眉,说道:“似此也属狂妄。但国丈上为国家,下为藩府,欲得个千秋万岁永远保全,何靳此一曲清歌?且既已答应,更不宜反悔。若是不然,非国丈之福。”田畹道:“老夫哪有不知?只怕他一见芳容,即要索以爱卿相让,又将如何?”圆圆道:“他未必如此,真这样,也到时另行计较便了。”田畹也以此说为然。因既答应了明宵再请他到府,决不可失信,只令家人安排明宵酒席。一宿晚景不提。

  第二天晚上,吴三桂又换一副装束,焕然一新,锦少年一般,乘马过田府来。田畹先说道:“昨夜已致意圆圆,以将军欲一听清歌,让她出堂度曲,圆圆并无推却,想不久也出来了。”吴三桂大喜道:“昨晚不过酒后偶言相戏,不想国丈认真起来,教俺何以克当?”田畹已会其意,即令家人唤圆圆出来歌舞。三桂听得,已是色舞眉飞,恨不得圆圆即到眼前。

  圆圆先在帘内张望。看那吴三桂头戴紫金冠,身穿红锦战袍,腰间随佩一口长剑,一条双股绣鸾带直衬战靴。生得眼似流星,面如满月。一来装束非常,二来人才出众。忽听说田畹传唤自己,圆圆便细移莲步,轻款而出,向吴三桂深深一揖。吴三桂一面举手相让,却移过身来看那圆圆。但见她生得:眼如秋水,眉似春山。面不脂而桃花飞,腰不弯而杨柳舞。盘龙髻好,落雁容娇,衣衫飘曳,香风怡人;裙带轻拖,响铃叮叮。低垂粉颈,羞态翩翩;乍启朱唇,娇声滴滴。吴三桂看罢,觉得她的艳名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便向田畹面前极力夸奖一番。田畹便令圆圆坐在一旁唱曲,早有侍佣拿过琵琶来。

  圆圆接着,便舒玉腕,展珠喉,把琵琶一拨,即唱道:

  自悔当初辜情愿,轻年别,两成幽怨。虽梦入辽西,奈关山隔越难逢面。我独自慵抬眼,怅望暮云似天远。感离愁倍加肠断,今咫尺天涯,莫言心曲空回看,恨今日徒相见。

  吴三桂听了,觉似莺声婉转,燕语呢喃,沁人心脾。且句句似挑逗自己,心中一发耐不住,便向田畹道:“果然是唱得好。便是霓裳羽衣,怕不能超过。”吴三桂此时更情不自禁,即乘酒意说道:“惜乎相见晚矣。”说罢自悔失言,徐向田畹道:“不敢再劳。陈美人就此请回绣阁。”

  田畹此时见三桂如此狂妄,大不满意,但不敢发作,只命圆圆与吴将军把盏。吴三桂道:“皇上虽见一美人而不纳,俺三桂渴慕一美人而不得,何相去之远?现在欲有一言,不知国丈愿听否?”田畹道:“将军若有赐教,不妨直说。”吴三桂道:“国丈府中女伎繁盛,当不争此一个圆圆,且国丈老矣,风烛年华,也负此佳人岁月。若能以圆圆相赠,是俺顶踵发肤都国丈所赐,今生誓为国丈效死。”田畹至此,默然不答。

  田畹回至里面,见了圆圆,余怒未息,即道:“早料那狂夫必有今日。倘必欲夺我爱姬,我怎肯干休?”圆圆已知其故,却诈为不知,转向田畹细问。田畹道:“也不必细问。就是三桂那厮,硬向老夫面前索以爱卿相让也。”圆圆听得,伪为惊哭道:“妾天幸得进藩府,只道安享繁华,可以终身无虑。何物莽夫,乃令妾与国丈半道拆离!”田畹道:“爱卿何出此言?任他要求,唯从与不从在吾,肯与不肯在卿呀,何必悲痛?”圆圆道:“难言矣。国家倚吴将军为柱石,藩府也赖吴将军为安危。因此国丈虽不欲弃妾,奈势不得已也。”

  田畹听罢,觉圆圆说得甚是。道:“卿言诚是。但老夫当设法为卿保全,必不令如花似月的佳人为一武夫夺去也。”圆圆道:“国丈不要如此。从前汉帝以公主与匈奴和亲,为国家打算,即贵为公主且不能爱惜,况妾以一个歌伎,何足挂齿?现在国家人才既少,国势复危,且只是吴将军是赖。国丈上为国家,下为藩府,存亡祸福,休戚相关,休为贱妾一身致误大计。”田畹道:“卿既能知大义,老夫也何必多言?只是莽夫可恶,必欲夺吾爱姬。”

  圆圆道:“妾岂忍离开国丈?只怕时势如此,国丈为妾一人贻祸家门,妾也何忍目见?那时妾唯有一死而已。”说毕,故作大哭。圆圆道:“留妾则藩府不安,弃妾则家门永保,国丈不宜错过。”田畹听到这里,原不知圆圆之计,只道圆圆是真心恋己,不过祸福之故,为此反抗之言罢了。田畹看见圆圆情景,也不像爱慕吴三桂,只不过为自己藩府起见,宁割爱以赠吴三桂而已。自己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便是拥着什么佳人,究竟能享得几时?而况看那圆圆情景,以死自誓,留之也复无益,打算不如真个送与吴三桂还好。但面对圆圆,终有些留恋。原来圆圆不仅颜色娇丽,雅擅词曲,而且兼工书画,尤通文翰,谈论经典,滚滚不休,藩府里都呼为校书美人。当时田畹以如此佳人,如何舍得?因此听了圆圆之言,不觉长叹一声,别了圆圆而去。那时圆圆爱慕吴三桂少年英雄,恨不得三桂再来索求。

  到了第二天,吴三桂果然又到藩府中来,田畹也即接见。才坐下,三桂即问及圆圆之事能否践约。犹幸圆圆不在眼前,田畹不似昨夜的留恋。又知吴三桂之意不得不休,便慨然道:“将军既如此眷爱,老夫也不敢吝惜。此女能侍候将军,当胜在老夫处,只是望将军善视之。”

  吴三桂立即称谢。田畹便令圆圆出来,随三桂回去。圆圆心中大喜,只是故作愁容,缓步而去。那时吴三桂自到京后,已召见过一次,及得了圆圆,颇少酬应。又见圆圆向在藩府住高堂,穿绣衣,怕她到自己宅中不能如愿,便大建宫室,为安置圆圆,以讨其欢心。自此京中都知有田畹献圆圆于吴三桂之事。早被大宗伯董其昌听得,吃了一大惊。先写信责备田畹,说三桂地位与国丈不同,不应以美色易其心志。田畹回复董其昌,说并非有意献圆圆于三桂,不过三桂苦来强索,实不由自己作主。董其昌因此为吴三桂感到遗憾,便写信责备三桂。

  吴三桂本来最信服董其昌的,因此得信颇有悔意。只是欲舍不舍,仍不免踌躇。圆圆大惊道:“此必恨将军之得妾的人,故作此言。”吴三桂道:“卿言差矣。此大宗伯董其昌为我考虑,因此来信相谏,非恨我之得卿也。”圆圆道:“人莫不须内助。妾纵愚昧,岂便足以累将军?妾也何颜复进藩府之门?妾唯有一死而已。”说罢大哭。

  吴三桂即安慰道:“卿不必如此,我也相戏罢了,安忍弃卿?但董宗伯本爱我,不知何以回复他,须费踌躇罢了。”圆圆道:“妾代为写信便是。”

  董其昌得信,知三桂无割舍圆圆之意,便写信告知吴襄,使吴襄告诫三桂,以国事为重。吴三桂即与圆圆细商,让她去见父亲吴襄。吴襄一看,道:“窈窕若此,难怪吾儿不忍弃之。”便训诫圆圆,大意以三桂责任重大,当助他成功立业,流芳千古。那圆圆本善于辞令,答话间大有条理,尤有志气,吴襄反为大喜。但终虑三桂迷恋女色,致误国事,便留圆圆使与自己妻妾及子媳同居,不欲三桂携带。三桂无可如何,因此虽至出京之日,犹徘徊不愿去镇守宁远。

  吴三桂告别陈圆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