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吴三桂演义

第一回 董其昌识拔吴三桂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

吴三桂演义 佚名 4350 2021-08-19 03:50

  第一回 董其昌识拔吴三桂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

  吴三桂是山东高邮人,祖先在关外贩马为生,于是成为辽东人。他父亲叫吴襄,镇东将军李成梁派他购办战马,因功升至千总。经略大臣杨镐率雄兵二十万讨伐满洲,在抚顺战败。那时吴襄随军出征,在兵败后劫回满洲战马三百匹。因此抚顺之战,诸将都有罪,唯独吴襄因功升为副将。那时吴三桂已二十多岁。

  吴三桂平日练习射箭骑马,研究战术。等到崇祯帝即位,知道国家危难,于是决定发展军事,就提拔吴襄为提督京营,命大宗伯董其昌主持武举考试。吴三桂那时已弓马娴熟,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听说董其昌选拔武将,便告知父亲吴襄,前往应考。

  那时董其昌当政,知道国家危急,选拔武将非常紧要。那天去见吴襄,问:“你是武将,谁是可以当大将的,不妨告诉我。这是国家公事,请不要避嫌。”吴襄道:“大宗伯既然这么说,小弟不敢不说。以小弟所知,首推我儿子三桂,其次就是白遇道。”董其昌道:“你儿子这么出色,真是可喜可贺。我这次将录取令郎,这是为国家选人才,不是为你家谋富贵。”说完便走了。发榜之后,排在第一的不是别人,就是吴三桂。

  自从武生考场发榜,吴三桂竟排名第一。凡参加考试的,没一个不知道吴襄与董其昌有些交情,只说董其昌有意提拔三桂,不管他武艺如何就取中头名,更有说吴三桂武艺不高强不应获选的。吴襄让吴三桂拜见董其昌,认为师生。又因吴襄官居提督京营,儿子便应有个荫袭的官职,董其昌便保奏吴三桂为都督指挥使。

  那时东北边境战事吃紧,自从经略大臣杨镐讨伐建州败于抚顺之后,更时时告警。由于孙承宗继杨镐担任经略后没什么改观,就罢免了孙承宗,任命高第暂时担任蓟辽经略。又任命将军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筹备防务。

  董其昌与毛文龙是姻亲,听说毛文龙领兵出关,便邀文龙到家里,说道:“国家多变故,边防日益危险,朝中各官员只知道巴结宦官,现在将军奉命平辽,责任重大,不知将军帐下可有得力的人吗?”毛文龙道:“人才难得啊。老兄如果知道有可以相助的人才,希望推荐给我。”

  董其昌推荐三桂。毛文龙道:“我也早就听说了,我会重用他。”毛文龙告知吴襄,请三桂出关相助。吴襄正希望儿子为国效力,立即回复毛文龙,让三桂拜见毛帅。

  一见面,三桂汗流如雨。毛文龙问:“本帅以至诚相待,你怎么怕成这样呢?”吴三桂道:“我自从来京津,见过的人不少,都很平庸,全不在卑职眼内。都督气象威严,眼光四射,因此不禁害怕。”毛文龙心想此人必能为我所用。正想象间,吴三桂讲道:“听说都督受命出关,看得起我,收在帐下,卑职自然感激。只怕才干平庸,难当大任。”毛文龙道:“不必过谦。早就听说你了,昨天董宗伯提起,推荐了你,因此请你相助。此后当如叔侄一样。只是现在国家用人之际,不知有什么人可为国家出力的,不妨推荐。”

  吴三桂此时方知自己是董其昌所荐,便道:“有两个同窗。一是曹变蛟,有胆略,善骑射,现流落辽东。其次就是白遇道。所知的只此二人,其他的不敢推荐。”毛文龙大喜,一面令吴三桂招来曹变蛟,一面邀请白遇道,调齐人马,择日出关。

  没几天,曹变蛟、白遇道都到了。文龙帐下已先有副将数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新近又得吴三桂、曹变蛟、白遇道,计共六人。因此毛军中兵精将勇。

  毛文龙又选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为四大骁将,领本部人马先到达辽西,将地形审察一会,便与各部将商议道:“辽西是建州卫往来要道,在此筑城重兵驻守,即使十万骑兵也不能飞过去。辽西险要全在皮岛,前可以阻水师,后可以阻陆军,当建造坚固。国家若能任命我五年驻守此地,养精蓄锐,必可破敌。”

  毛文龙便令孔、耿、尚、吴、白五总兵分领本部,大兴土石,营建皮岛。毛文龙又鼓励将士不惜劳苦,历时半年多,方告竣工。果然把一座皮岛经营得十分完固。把情形奏报朝中,朝廷君臣大为欢喜。只有大宗伯董其昌出班奏道:“毛文龙如此经营,可以免得边患。臣知毛文龙武勇有余,可称一员悍将,只是他性情强悍,怕不受约束,非常可惜。总之,今日毛文龙为国家安危所系,不能不用,也不能专用。陛下应下手谕,一面奖他,一面又告诫他。”

  皇帝便嘉奖告诫,又以重恩笼络。果然毛文龙在皮岛数年,敌人不敢犯境。即使有侵扰,都被毛帅平定。因此建州百姓,不免有被毛军杀死的。

  那时敌国见毛帅厉害,不敢侵犯,只说愿与明朝和好。敌人既称和好,不免时时暗通朝臣。因为年年被毛军镇压,又加上建州百姓曾有被毛军杀害的,因此总说毛军凶悍,边关人民常被祸害。因此朝臣中有与敌人暗通的,都说毛文龙好挑动边境战争。

  那时正值崇祯帝即位不久,许多朝臣进谗言说文龙久拥边兵,好挑兵衅,实在可虑。崇祯帝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就想起一个人来。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任兵部尚书时,是有名的干才。崇祯当即下了一道谕旨,任命袁崇焕为督师,与毛文龙协调边防事务,赐以上方宝剑。那时崇祯之意只想袁崇焕慑服毛帅,本无杀他的意思。袁崇焕却不懂,就领命出关。

  那时文武大臣交相宴请袁崇焕,诋毁毛帅,请严惩毛帅的居大半。到了蓟辽,袁崇焕向各位下属访察文龙的罪恶。原来毛文龙非常勇猛,只是性子暴躁,因此下属官员恨之入骨,在袁督师面前使劲说他坏话。袁崇焕听了,觉得说文龙该杀的十居其九,便决意除去文龙。即传令以阅兵为名泛舟皮岛,欲与文龙会见时出其不意杀之,为朝廷除去强悍。

  袁崇焕既定了主意,即点齐本部亲兵,并选数名勇健将校护卫,内穿戎装,外穿文官袍服,身佩上方宝剑,借阅兵之名直往皮岛而来。所经各岛屿,都登岸察看形势,觉毛文龙布置也颇完密,心中踌躇道:“毛某经营边备也有条理,实为不可少之人才。只可惜他性情强悍,蔑视纲纪,蹂躏辽人,罪至不赦。今日杀之,也实在可惜。”

  袁督师也知毛文龙羽翼众多,防有泄漏密谋,因此每经一岛,从不发言,因此毛文龙不知袁督师用意,不敢怠慢。一面侦察袁督师行程,预备恭接。

  第二天到文龙营中,彼此交拜,然后分宾主而坐。袁督师道:“辽东海外,只本院与贵镇二人,务必同心共济,方能成功。本院历险来到了这里,原要与贵镇会商军国大事。本院有个良方,不知贵镇肯服此药否?”毛文龙道:“敝镇在海外数年,幸免敌患,也有许多功劳。只以小人多谗,动多梗阻,致马匹钱粮缺乏,因此终不能大偿心愿。然小战百数十,未尝少挫。若贵督师更有良谋,定当拱听。”袁崇焕即故露愉悦之色,文龙并没有一些猜疑,旋即辞回。督师又执文龙手说道:“只因船上不便,敢借贵镇帐房侍酒。”文龙欣然领诺。

  第二天,袁督师带了扈从亲丁诣毛帅帐中。毛帅接见后,即带袁督师周览皮岛,只是每见一将校,袁督师都问他的姓名,但大半答称是姓毛。原来毛文龙害怕将校不得其力,因此凡稍属勇敢的人都是子侄,都令他姓毛,以为如此可以得力。此时袁督师听得,心中以他遍招党羽,大为不悦。随回帐中,只见毛帅亲丁都佩剑环卫,袁督师道:“我们两人同为国家大事,有军政密商,安用佩剑相随?”于是把毛帅亲丁一概斥退,便与毛帅谈到二更方散。袁督师密召副将汪翥到自己行营帐中,议至五更,商拿杀文龙之事。汪翥道:“观毛文龙举动,只为小人所谗,似无什么跋扈。且观其军容将令,也井井有条,袁督师可否为国留人,赦其前罪,饶他一死。”袁督师道:“吾料他原本畏吾,以吾曾领上方宝剑来也。我若不能制他,后益难制。吾志已决矣。”

  到了第二天早晨,袁督师即约毛帅打猎,毛帅欣然愿从。袁督师道:“贵镇受海外重寄,合受本院一拜。”袁督师拜罢,毛帅也答拜,然后起行。袁督师即令参将谢允光密传号令,将营兵四面围定,把毛帅随护的将校亲丁共百余名统通包在围内。把上方宝剑提出来,两军都为之变色。毛军的将士见袁督师已带上方宝剑,只道是朝廷命他来杀毛文龙。且文龙在事前又不知有此意外,因此不曾防备,部下将士都不敢说话。那时毛帅已心惊,仍说道:“本帅多负功劳,乃得荐升重镇。向不曾受过天子半点罪责之言,虽小人进谗,饷源见阻,军心咸怨,本帅仍是勤劳边备,抚慰军心。本帅是个武夫,或有不谙礼节得罪上官,只是自问于筹划边防责任可告无罪。若说本帅是悍臣,目无诏命,怕当粮道困难军心积怨之时,本帅以十万之众反军而西,已不复北面称臣了。但本帅并无此心。”袁崇焕道:“你欺君罔上,屠戮辽民,残破高丽,变人姓名,你罪大矣。尚有何说?”毛文龙道:“哪件是欺君罔上,我不懂得。只是辽民通敌寇边,我的确杀之。高丽助敌兴师,我的确破之。至若改人姓名,不过约束将士,希望借力。若因此责本帅,本帅知罪。”袁崇焕道:“你尚有得强辩?年来递上朝廷弹劾你的折章,到本院面前控告你的禀稿,已多了,难道都是诬你的不成?”文龙道:“既然如此,文龙解任回京,与贵督师对质。”袁崇焕听了大怒道:“你道你可欺瞒朝廷,可与本院相抗耶?”说着便指挥左右属下,立令把文龙斩首。文龙明知辩也无益,只得俯身受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