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樊登讲论语:先进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管理国家的底层逻辑,是藏富于民

樊登讲论语:先进 樊登 2185 2021-08-11 10:59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管理国家的底层逻辑,是藏富于民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有若是孔子的弟子,长得跟孔子有些像。鲁哀公有一天问有若:“年成不好,大家没饭吃,用度不足,这时候该怎么办?”

  “用不足”之前没有主语,鲁哀公没特指是谁用不足。

  有若对曰:“盍彻乎?”“盍”是古语中很常用的疑问词,同“何不”,有若是给鲁哀公出主意,说何不用“彻”这样的税法呢?

  “彻”是一种税法,指的是十分抽一税,也就是百分之十的税收比例,比如打下来1000斤粮食,交100斤粮作为税。有若说,如果有年饥,那就减少赋税,收一成税就够了。

  鲁哀公说:“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到这里,我们才知道有若把鲁哀公的意思理解错了。鲁哀公说:“我平常收两成都不够用,你怎么能让我只收一成的税呢?”

  原来,鲁哀公说的“用不足”不是针对老百姓,而是他自己的钱不够用。

  如果是孟子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据理力争,孟子的思想跟有若其实是一样的,他经常劝国君少收税。

  有若脾气还比较好,他说:“如果老百姓能吃饱饭,手里的钱多了,国君怎么会没钱花呢?假如老百姓手里没钱,国君的钱又从哪儿来呢?”

  这就是“藏富于民”。

  国家和百姓的关系是儒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论题。减税对于刺激经济是有好处的,钱到了老百姓手里,它的周转速度会比藏在宫廷里快得多。百姓富起来了,君王又怎么会没钱呢?

  比如社会上的巨富,他们拥有大量的金钱,而这些钱个人是消费不完的,他们如果把钱变成一个账户的数字存起来,整个社会的“景气指数”就会降低。尤其在古代,没有发达的金融业,比如宋徽宗有那么多的钱,全都用来建他的园林了,老百姓之间没有钱可流通,更没有途径赚到钱。如果这些钱留在小商小贩手里,钱的利用率会高很多倍,而金钱的流通会带来经济的繁荣,大家有了更多的方式去做交易,去赚钱。

  拿当时的鲁国来说,一旦老百姓收成多了,手头宽裕了,国家的“蛋糕”就更大了。虽然国家今年的税减少了,但是只要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明年大家的收入就可能翻上几倍,哪怕这时税收比例再低一些,整体的税收也会更高。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只是很多国君急功近利,不肯如此做。

  有若从一个纯朴的经济学家的角度与鲁哀公对话,而鲁哀公的问法,则显示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君王。

  这是特别有趣的一段对话。“用不足”没有主语,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假如这个对话是对于真实事件的记录,那我们就知道当时的很多诸侯国为什么灭亡了,因为国君心中根本没有想过老百姓怎样才能够活得更好,他心中想的是自己如何过得舒坦,如何建立“酒池肉林”。

  《丝绸之路》里讲到美国为什么要搞独立战争,导火索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英国人在殖民印度时,把印度治理得一塌糊涂,导致印度开始闹大饥荒,收不上来税了。在印度收不上来的税,英国人要从美国身上补回来,结果导致美国人闹独立。

  如果一个领导者自私而短视,只是觉得国库需要多少钱,就要收多少税,最终的结果是整个国家的“饼”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会出现社会的动荡。

  无论何时,一定要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这是作为一个国君最起码的责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