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樊登讲论语:先进

居之无倦:警惕“思维的惯性”

樊登讲论语:先进 樊登 1851 2021-08-11 10:59

  居之无倦:警惕“思维的惯性”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这是一句很简洁的话。

  子张来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只说了八个字:“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之”就是为官,“居之无倦”就是为官不疲倦、不懈怠。为什么无倦很重要?一个人刚刚当官的时候,状态是非常积极的。初入官场,手里有了责任和权力,心中有抱负,他会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会带着批判性思维,理性地做决策。但是一个人当官太久,一生在官场里,见的事情太多了,就可能凭着惯性去做事。

  我们如何定义一家公司或者一个组织有官僚体系?其最关键的体现就在于组织里的成员完全依照僵化的流程做事,不敢加入自己的理性思考。如果员工只认流程,只依照惯性做事,而不思考一件事情怎样做才是最优的,甚至哪怕明知道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还是按照流程办事,眼睁睁地看着公司陷入困境。这就是“倦”。

  孔子说“居之无倦”,就是为官者能够不懈怠地主动思考。《论大战略》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中讲到,像拿破仑这样的人,称得上天纵英才,军事上几乎没有犯过错,甚至与亚历山大和恺撒齐名。在整整十年时间里,拿破仑率军吞并意大利和罗马帝国,占领德意志,攻下奥地利……战功辉煌,一时无两。

  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论大战略》中认为,导致他失败的,正是他在军事上一路凯歌之后的惯性。拿破仑明知道天寒地冻不适合作战,而且后备军需也跟不上,竟然还是执意攻打莫斯科,导致在冰天雪地之下冻死了那么多的人。

  为什么拿破仑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因为辉煌的战绩让他忽略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他开始凭惯性做决策,丧失了对常识的敬畏:到俄罗斯得准备多少粮食?供给线是否跟得上?到了之后天冷下雪该怎么办?……这些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如果是年轻时的拿破仑,肯定知道这些常识。年轻的时候,拿破仑在每一场战役前都会精密谋划,连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一共有多少座谷仓,每一座谷仓能容下多少粮食,他都了然于心,甚至炮兵阵地要布一门炮,还是一圈炮,哪个炮车少了一颗螺钉,他都能够看得到。

  年轻的时候,他有着敏锐至极的洞察力,愿意积极地思考,重视每一个关键的细节,但是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胜利之后,他陷入了惯性中,不再谨小慎微,不再殚精竭虑。

  这就叫作“居之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说得真好。不忘初心就是“居之无倦”。不管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多少年,换过了多少领导,做了多少事情,完成了怎样的成绩,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像第一次接触它一样,保持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的态度,谨慎地去完成。“使民如承大祭”,事情才能做好。

  “行之以忠”:“行之”是做事的原则;“忠”是忠心,是表里如一的意思。这句话与“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原则是一致的。

  在这段话中,孔子告诉子张,在当官的过程中,要能够减少惯性的思维和行为,减少机械化、流程化、官僚化,做事的时候秉承一颗忠心,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而这就是为政之道。

  如果你在工作中也时常有倦怠感,希望这句话能对你有所启发。之所以倦怠,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是在僵化地按照流程做事,而不是用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在做决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