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徐志摩年谱

  徐志摩年谱

  1897年,一岁。一月十五日生于浙江省海宁今海宁市。

  1900年,四岁。入家塾启蒙。

  1907年,十一岁。入硖石镇开智学堂读书。

  1909年,十三岁。毕业于开智学堂。

  1910年,十四岁。入杭州府一中。与郁达夫、沈叔薇等同窗。

  1911年,十五岁。辛亥革命爆发,杭州府一中停办,休学在家。

  1913年,十七岁。杭州府中学复学。在校刊发表《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1914年,十八岁。在校刊发表《镭锭与地球之历史》。

  1915年,十九岁。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与张幼仪结婚。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

  1916年,二十岁。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转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学习。

  1917年,二十一岁。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

  1918年,二十二岁。长子出生,学名积锴。拜梁启超为师。从上海启程自费赴美,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1919年,二十三岁。在克拉克大学毕业,获一等荣誉奖。九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修硕士学位。

  1920年,二十四岁。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入伦敦大学政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结识陈西滢和林徽音。

  1921年,二十五岁。英国学者狄更生推荐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与林徽音热恋。

  1922年,二十六岁。次子德生(彼得)生于柏林,随即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会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八月,追随林徽音退学回国。开始创作《志摩的诗》。回国后应邀为清华文学社作演讲。此时林徽音与梁思成订了婚约。

  1923年,二十七岁。梁启超致书批评徐志摩离婚。作诗《哀曼殊斐尔》。参与组建的“新月社”在北平成立。写文不点名讽刺郭沫若,与之交恶。应梁启超之邀,在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课两周。与张君劢组织成立理想会,拟办月刊《理想》。

  1924年,二十八岁。在北京筹办《理想》周刊失败。代表北方学界欢迎泰戈尔访华,任随从翻译。在泰戈尔的祝寿会上再见林徽音。后陪泰戈尔赴太原,与林徽音作别。与凌叔华通信,倾吐心中痛苦。秋,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新月社事务。在新月社的活动中,与陆小曼相识,不久两人坠入情网。

  1925年,二十九岁。辞去北京大学教授之职,准备去欧洲旅游,受聘为《现代评论》特约通讯员,途经苏联的赤塔、西伯利亚、莫斯科,以及德国、法国、英国等地。次子彼得因病于柏林夭折。开始记与陆小曼的恋爱日记,后被编入《爱眉小札》。

  1926年,三十岁。回南方老家度春节,商量与陆小曼的婚事。与闻一多等人编辑《晨报副刊·诗镌》。十月,与陆小曼结婚。婚礼由胡适主持,梁启超证婚并致词。

  1927年,三十一岁。与胡适、闻一多、邵洵美等人筹建的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散文集《巴黎的鳞爪》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

  1928年,三十二岁。散文集《自剖》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主编的《新月》月刊正式创刊。徐发表《新月的态度》一文,被认为是“新月派”的宣言。后出国旅游。先到日本,后到美国,随后离美赴英,再离欧赴印。

  1929年,三十三岁。梁启超逝世,徐参加悼念活动,并与胡适、梁思成等积极整理梁启超的遗稿。《新月》月刊改组,闻一多离开编辑部,七月,徐也离开《新月》,编务移交梁实秋。

  1930年,三十四岁。和陈梦家、方玮德等共同筹办《诗刊》。小说集《轮盘》由中华书局出版。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办校务。去沈阳探林徽音病。

  1931年,三十五岁。为营救在日被捕的胡也频四处活动。编辑的《诗刊》创刊号问世。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仍兼上海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四月,徐志摩南归奔母丧。因父亲不让陆小曼戴孝而与父亲发生争执。七月,在上海与邵洵美、罗隆基商量改进《新月》月刊,新月社内部分歧严重。八月,《猛虎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十一月十九日,大雾。徐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班机“济南号”赶往北平参加林徽音的一个演讲,飞机失事,遇难身亡。终年三十五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