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狄仁杰之沙海神殿

第十四章:古来投诚

  也对,这自古以来都是带上家小前去投诚。

  从来没听说过只身投诚,反而把家小落在另一边的。

  因为只身投诚,大多数都是诈降,几乎全是卧底的细作。

  李敬忠就算是突厥人,如此不带家小旧部重新投降过去……突厥可汗可不是草,他也得想想这个人是不是诈降啊。

  薛梅点点头,的确。考虑这件事情不能单单从大堂的角度来考虑,还得考虑一下突厥那边。

  李敬忠投降突厥,这件事情对于大唐而言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对于突厥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大事?

  他只是带了三万精兵过去,家小旧部全都没有。突厥那边又不是傻子,当然要想一想是不是借着诈降要攻打突厥。这三万只是先头部队,后边还有数十万大军等候呢。

  毕竟李靖当年西征突厥,早就把突厥人打怕了,生生的让一个突厥分成了东西两个突厥!

  苏定方更是连灭二十五国,让西域诸国闻风丧胆。

  如今这些朝廷大将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虎威仍在,长城不倒。更何况新出的将领中李楷固、王孝杰哪一个是易于之辈?

  突厥就算是接受李敬忠的投降,也得仔细掂量掂量自己还剩下几口气。

  他们刚刚度过五十年难见的大旱,如果此时又被大唐咬上一口,恐怕也就只剩下俯首称臣的份儿了。

  “下面再来说第三点。”狄仁杰说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肃州刺史曾经派人出去找过,除了找回战场上的那些残骸之外,还带回来了一个傻子。看起来我们得去一趟肃州府看看那个傻子到底是什么人了。”

  “大人有把握治好那个傻子?”

  李慕然一听就知道狄仁杰这是又打算巧使妙手。

  “这个傻子有可能是被战场上腥风血雨下风的,也有可能是先天的傻子。不管是哪一种,基本上都是被五邪迷了心窍,这倒是好治。”

  恐怕天下也只有狄仁杰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他的鬼医十三针独步天下,由此功力者,少。

  “所以这也是大人让千牛卫好好休息,明天一早要赶赴肃州的原因?”李慕然问道。

  狄仁杰点点头。

  “没错,所以我们进入肃州府一共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一下那些跟随李敬忠的旧部是否还在?第二件事,李敬忠的夫人是否还在?第三看看那个傻子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变成傻子的?”

  “看起来这一回我们又有事情做了。”李慕然笑道。

  “还有一件事情。薛梅,这件事情得由你来做。”狄仁杰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薛梅说道,“你还要调动内卫在这附近驻扎,把玉门关盯紧了。”

  “大人,这可真够偏心眼儿的。在这个地方盯人,整天吃土吞烟的全交给内卫啦!”薛梅这话说的是没心没肺。

  狄仁杰哈哈大笑。

  “这种工作内卫要比千牛卫更上手。千牛卫嘛,本身随行官员保驾护航这还行。但是真要论及便装易容混入民间,你看看千牛卫这身官气,哪一个干得了这活?”

  “说的也是。千牛卫就会承威风。”薛梅点点头又看了看李慕然。

  李慕然轻声一笑,摇一摇头,也懒得和薛梅争执。

  千牛卫和内卫本来就各司其职,要真能合并到一处的话,朝廷早把他们合并为一个机构了。

  又何必要有两个?

  肃州的事情都商议定了,他们也就早早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狄仁杰一行人便离开玉门关直直的往肃州方向而去。

  他们已经甩下大部队好长时间了,现在必须赶紧赶去和大部队会合。

  但是有这么几件事情总是在狄仁杰的心头萦绕,感觉有些不太对头。

  他突然勒马停下,脑海当中一些事情不断翻滚。

  “狄大人您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赶路了?”薛梅问道。

  狄仁杰看了看薛梅又看了看李慕然。他仔细想了想,便对薛梅说道:“薛梅,你轻功好,脚程快。你现在赶紧去一趟军中,让他们不要进入肃州府范围。十万大军分散在肃州四周围待命。”

  “我去?这是为什么?”薛梅茫然问道。

  “大人让你去你就去,别多问话。”李慕然上来说道。

  薛梅点点头便先策马离开了。

  狄仁杰他们则是下马,找了一套地方休息。

  “大人您是认为肃州有问题?”李慕然问道。

  狄仁杰轻轻一捋胡须,眺望远方。

  “现在还不好说,只是隐隐感觉这样做比较稳妥。圣上竟然将十万大军交付于我,我就必须要担负责任。”

  “慕然啊,咱们进入肃州也不要走得太快,还是在周边查访一下民情更好。”

  李慕然自然拱手称是。

  狄仁杰毕竟是朝中大臣来到这么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当然要在民间查访一番。他问问本地地方官的政绩口碑如何,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慕然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

  他们稍稍休息了一下之后,不要晚于薛梅出发不过走的却是另外一个方向。

  薛梅是要去肃州到凉州的官道上,拦截大军。他们则是要去肃州到玉门关的沿途看看民风如何。

  狄仁杰既然打算沿途查访一番,那自然也不着急了。

  更何况,他们查访民间那自然是要放马任行,慢慢的在路上走。

  所幸,这一路上倒也平顺,更是收集到了不少官员风评。

  尚且还没有见到本地刺史章立,他这个人便在狄仁杰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形象。

  章立这个人是科举出身,正经金榜题名的进士。只可惜他当年考试之时,名次却是在三十名之后,所以没有进京供职直接外放当官。

  多年以来,在各州府县颇有政绩,也就是肃州刺史开缺才给了他一个当从四品刺史的机会。

  别说,章立确实是一个人才来到这里之后,劝农商立学堂教化有方。肃州虽然地处边荒之地,又是战乱之境,虽然说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是政绩平顺了。

  就和他当年考试的名次一样,不算高不算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