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天启书

新起点 48老家的人

天启书 钨铭 6365 2024-04-14 05:08

  散会后,各个使团回到各地的会馆。

  不清楚有多少会馆,几百个是至少的。就拿中原而言,除了“中原会馆”,还有洛阳会馆、开封会馆、安阳会馆、信阳会馆、兰陵会馆等等。我看了下,没有洛北会馆——是啊,洛北只是个小县,没这资格。

  我和吕承志、吕承景一起去中原会馆坐了坐——这时突然想起,我名义上是山东人呢!但管不了那么多了。

  说笑间,吕承景对吕承志说:“没想到,你小子算是中原的老大了。”

  听了哥哥的奉承,吕承志却露出了愁容。他说:“机密处、情报处一直排挤锦衣卫,宰相的刑部也在排挤,日子不好过。哎,锦衣卫是以前李国忠建立的,他死了都多少年!”

  吕承景:“实在不行,咱们就回洛阳,现在洛阳挺好的。”

  吕承志:“是啊,‘现在’挺好的。”他把“现在”这个词强调了下。

  吕承景:“怎么了?”

  吕承志叹口气:“现在是‘风雨欲来’啊。”

  吕承景放下筷子:“怎么了?”

  吕承志神情变得坚毅:“没什么,我自己的事。”

  吕承景不再说话,而吕承志低头想事。

  吕承志突然抬头问我:“陈驹,张强生和你不是一起的吧?”

  我:“他连和赵余央都不是一起的,怎么会和我一起?”

  吕承志:“他这个人好狠。”

  我说:“是啊。第一,他是十年来最厉害的状元。第二,他太信元老会的那些书。第三,他太年轻。年轻人总是很愣,就像我年轻时候。”

  吕承志:“赵余央、张强生、你,你们内廷三巨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怎么看不懂?”

  我说:“我也不懂,但我不关心。我在考虑离开朝廷。”

  吕承志:“什么意思?”

  我:“我想到处逛逛,不想在长安混了。长安太没意思,斗来斗去的。”

  吕承志:“我听说,江湖一直在暗杀你。‘陈驹’的人头已经有上百万金元了。”

  我:“是啊,我还想继续改名呢。他们总说,不杀陈驹,就不在江湖上混。其实,我根本不叫陈驹嘛!名字有个蛋用!我叫什么好呢?其实,我是姓张的,我爹说的……”

  吕承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想着事情。

  -

  -

  外面一阵嘈杂,我看到了——狗剩儿。好吧,是赵乾坤。他快三十岁了,孩子都上小学了。孩子就像黑枣树,你不知道你变没变,然而孩子就像树一样一年一年地长大了。

  赵乾坤依然带着他老婆、他孩子们,此外还有赵星月、赵大阔,以及他们俩的孩子们,还有他弟弟妹妹的老婆、丈夫、孩子们。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历经九年内乱,天下人还能从三十九亿增长到四十六亿。

  大家寒暄——对,只是寒暄。真没啥好说的。我们一起望着那些孩子们,似乎孩子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大人看,来缓解尴尬。

  赵乾坤说他们逛了长安,说帝京太伟大了,比洛阳好多了。

  我说,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以前更厉害——妈的,皇宫都被毁了,说起来还是因为我毁的。

  赵乾坤说,你太厉害了,天天见皇帝。

  我说,这算什么啊,九年前我就能天天见皇帝了。

  赵乾坤似乎是谄笑着,说:“大牛,我现在也是士族啦。全家都是啦,托吕大人的福。”

  我望着他们——他们似乎还真穿得像那么回事。我笑着问:“士族?哇,怎么当的,你也入士了?哈哈!”

  吕承景:“没。前些天朝廷重新统计人口,我把他们一家报上了士族身份,于是,他们就是士族了。”

  我:“小心,朝廷能查出来的。他们还有以前的原始记录。”

  吕承景:“查是能查出来,但朝廷查它干什么?几十亿人单单查他们?改朝换代,就是要天翻地覆,它查得过来吗?”

  我想想也是。

  吕承景:“哈哈,我顺便还把自己家谱给修了,给自己找了几百个祖宗。”

  我大笑:“哈哈,我这不也认了山东齐城当祖宗嘛。”

  大家笑着——但是我觉得如果有人在天上看着这满屋子笑的人,他心里肯定充满了鄙视。

  这些天,吕承景挺高兴的。他自称“中原第一士族洛阳吕氏”,跟各大士族来来往往,互相攀着关系。他到处打点朝廷皇官,让他们照顾自己的三女儿。

  我也说:“虽然我不在皇宫,但肯定会让朋友照顾她的。”

  吕承景说:“她也没啥用,只是几十个皇妃中的一个。我不期望我能依靠她,只要不给我惹事就行了。说起来家里有个皇妃,多有面子!”

  哎,又一个可怜的女人。

  -

  -

  我问过赵乾坤:“老家现在怎么样?”

  他:“回去过几次,差点认不出。村还是那个村,树还是那个树,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是村名变了,村民也变了。赵家庄改成了李家庄,一群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姓李的把我们村占了。”

  我大怒:“妈的,把他们赶走!”

  赵乾坤看了我一眼,说:“你能把人家赶哪儿去?赶走了他们,村里还是没人回啊。我们村的人,除了一百来人跟着赵阿荣在燕京,别人早就失踪了。我也不想回村里,全家都在洛阳待着。”

  我叹了一口气。

  赵乾坤说:“还有,我听我爹说,他和你爹都不是赵家庄的人呢。”

  我望着他:“我也好像这样听说过。我爹说他以前姓张,南方过来的……”

  赵乾坤想着什么。

  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有两个村妇在村口相遇了。一个村妇说:“阿姐啊,我昨天在洛阳酒店喝辣糊汤的时候看见你了呢!”另一个村妇说:“阿妹,不对啊,你昨天和我一起掏粪了呢。”阿妹说:“哦,那肯定是另一个女人在洛阳酒店和另一个女人一起喝辣糊汤呢。”

  ……

  最后,筵席都要撤了,赵乾坤拉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说:“我早就想说这事,但一直没说。这是我家老二,让他给你当个儿子吧?”

  当时,我有啥感觉?啥都没。我内心里产生了一万种想法,但是我把它们一一否决了。

  我笑着说:“不用。”

  赵乾坤眼里有一丝怪异。

  我:“没什么,我就是这样的人。”

  赵星月也望了望我,嘴张了张,没有说话。

  -

  -

  我毫无表情,内心也毫无感情。

  我为什么从来不高兴?一个人高兴,是因为他觉得事情该高兴;他觉得事情该高兴,是因为他以前没想到过这个事情;他以前没想到过这个事情,证明他要么是弱智,要么见识少。当一个人知道了所有的笑话,相信我,他就一点也不会开心。我甚至敢断言,世界上最会讲笑话的人,应该是世界上最抑郁最悲伤的人。

  我为什么从来不悲伤?一个人悲伤,是因为他觉得事情该悲伤;他觉得事情该悲伤,是因为他以前没想到过这个事情;他以前没想到过这个事情,证明他要么是弱智,要么见识少。当一个人知道了所有的悲剧,相信我,他内心就没有一点悲伤。我甚至敢说,那些写出悲剧的人,才是最看得开的人。

  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废话,并不是解释我为什么如此的不苟言笑,主要是想说,老子根本不关心什么孩子的事。

  因为我始终无法理解,“血脉”是个什么东西。

  儿女有父母的二分之一血脉,而孙子孙女只有四分之一,再后代就是八分之一。这是指数递减,几百年过去了,祖宗和后代就一点关系也没了。如果你想让后代永远保持你的血脉,伦乱是唯一的选择——然而,这根本不是选择。

  世界上没有血脉——或者血统、血缘——这种东西。血脉是一种概念,某种事物的概念。事物有概念,有名字,但不一定存在,而血脉这种事物恰恰是不存在的。就好像“鬼”。你翻看图书馆的书,能找到一百万种书,它们都写着鬼的意义、鬼的证人、鬼的证据、鬼的传统、鬼的照片、鬼的分类、鬼的发展、鬼的学科、鬼的仪式、鬼的驱散……然而,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这种东西,就好像没有“血脉”这种东西。

  就我的思考而言,“血脉”是一种秩序。你在村里生活着,有房子,有地。你死后,这些房子、土地咋办?你不可能给外人,因为有无数个外人。你可以给自己某个孩子。孩子很少——起码比“外人”少——因此这种办法是可行的。在这么多可行的办法中,最好的办法是给第一个孩子,因为这种办法只有一种,不用思考。大概男人比女人打架厉害——关于为什么男人打架比女人厉害,我们以后再讨论——因此嫡长制就这样建立了。人们为了省事,于是就建立了“血脉”的秩序。在内地,嫡子制依然是主流,然而在现在的儒教圣地山东,幼子制已经超越嫡子制。所谓幼子制,就是幼子守家,别的孩子出去自立门户。

  我甚至可以负责地说,如果你足够聪明,如果你足够强大,你就可以不要血脉,而只要秩序。江湖是不论血脉的,邪教是不论血脉的,内廷是不论血脉的,元老会是不论血脉的,禁军是不论血脉的……在这些组织中,如果头儿昏了头非要把自己儿子塞进去,等待他的只有断子绝孙——讽刺的是,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血脉,结果却断送了自己的血脉。

  那什么是秩序?秩序是传统。传统是历经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秩序。这个秩序的存在证明了这个秩序的正确。

  那传统是对的吗?如果环境改变了呢?如果人们伪造传统呢?伪造的传统是传统吗?它能持续吗?我们这个世界是传统的还是伪造传统的?它是合理的嘛?它会永存吗?

  我昏昏沉沉地睡去。

  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因此,上面的话全是放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