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我被蔡文姬救回家开始

第一幕:雒阳风云 第五章:萌生个大胆的想法

  “猜的?”

  张辽又一次提高嗓门,无关乎他这副见鬼的模样,该因他此时被韩茂这一点。

  猛然想起来,他临来时,李儒曾悄悄咪咪交代过他:

  张从事,若是请不来蔡邕出仕,那你率兵,夷了他三族。

  若是请到蔡邕出仕,不要着急,待上一夜,次日再回来,也不妨事。

  虽与韩茂说的内容不同,但意思完全相同。

  “这很难猜吗?”韩茂满是无辜的耸耸肩道。

  “不难吗?”

  张辽脱口而出,他有些怀疑人生,他连连深吸数口气,好不容易才平复了心情。

  他复杂的看着韩茂,郑重一礼,道:

  “不管怎么样,辽明白了,多谢小先生指点迷津,辽不胜感激,若有机会当报答之。”

  坦然受之,韩茂着实没想到,真相是这样的,他笑问道:“张从事,你真明白了?”

  “真明白了。”张辽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不想回去做点什么吗?”韩茂很好奇道,也顺便印证一心内心想法。

  “小先生恐怕误会了,辽所率部下乃大汉兵甲,而非某人私人部曲。”

  张辽摇了摇头,苦笑一声,他又神色逐渐坚定道。

  听了这话,韩茂明悟了。

  怪不得历史上,张辽先随丁原,再随何进,以兵属董卓,又以兵属吕布,而后又兵属曹操,却无半点坏名声。

  正如张辽说的一样,他是大汉的将领,而不是私人部曲。

  因此,张辽不管在谁那,他都无一例外,皆能做到奉令行事,恪尽职守!

  念及于此,韩茂灵机一动,他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越想越觉得可行。

  也许,这个方法不适合别人,但唯独很适合张辽!!!

  不过,时机不对,暂时急不得。

  韩茂道:“也对,毕竟董刺史是四世三公扶持的人。”他验证心里最后一个猜想。

  “是的,不假。”

  张辽一说完,他呆住了,捂了捂嘴,他极其无奈道:“小先生不简单,辽还未请教小先生高姓大名?”

  他不得不承认,被韩茂牵着鼻子走,但都说到这个份子上,他也没啥可怕的。

  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一死,整个京城,也就袁氏能调动他们。

  这次宫变后,雒阳城袁氏独大,他们都知道,跟袁氏有肉吃。

  但,袁氏眼光高,根本看不上,他们这群乌合之众,连令符都给了董卓。

  董卓没有挑剔,看得上他们,直接让奉车都尉董旻持令,接管了他们。

  也就出现,眼下这个情况。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韩茂是也。”韩茂得到想知道的信息,他脸色一正,朗声报上家门。

  “韩小先生端的好气魄!先生看着几分眼熟,类辽见过的一个人!”

  张辽赞叹一句,仔细打量韩茂,越看越觉得眼熟。

  于是,他问道:“敢问韩小先生和御史中丞韩中丞,可有什么关系?”

  “正是家父。”微微一怔,韩茂还是回答道。

  “虎父无犬子,怪不得韩小先生如此见识?想必是这些机密,乃令尊告诉你的吧?

  毕竟,令尊也是四世三公的故吏,不是吗?”张辽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

  “你说是就是吧。”韩茂也不解释道。

  “咳咳……”

  蔡邕看着旁若无人聊起来的张辽和韩茂,他不得不感叹:

  韩茂这小子真是邪门,跟自己能聊一块,跟张辽也能聊一块。

  真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他聊不到一块的人?

  他听得明白韩茂和张辽说的事情。

  在他看来,朝廷当前之局,就是袁氏和董氏齐心协力,将其他势力清扫出局。

  他懒得理会这些,轻咳一声,将二人注意力吸引过来后,他笑道:

  “你们慢慢聊,老夫失陪了,老夫和三弟张罗宴席,替张从事接风洗尘。”

  “蔡公,您请自便。”

  张辽和韩茂异口同声道,话音刚落,两人都愣住了,而后相视一对,哈哈大笑起来。

  在笑声中蔡邕,拉着目瞪口呆的三弟蔡谷,走出了堂屋。

  “大哥,他们刚刚在说什么?为什么我一句都听不懂?不对,四世三公,袁氏怎了吗?”

  出了堂屋,没一会,蔡谷忍不住,不解的问道。

  他总感觉,在屋里他跟听天书,每一个字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就不明觉厉。

  听了这话,蔡邕深深的看着堂弟蔡谷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他摊摊手道:

  “这些东西,需要你自己慢慢思考,慢慢去悟,教不会的。”

  “好吧,大哥。”蔡谷低着头,沮丧道。

  “三弟,不用沮丧,知道的多未必是好事,也许很烦恼呢。

  无知,何尝不是一种福呢?”看到蔡谷垂头丧气,蔡邕宽慰道。

  “大哥,你说的对。”蔡谷说道。

  “三弟,我有一件事交给你去做。韩茂那小子,家在……地方

  你去上门通知一下他家人,防止他家人担心,告诉他家人……回来时,买点酒菜……

  他这两天韩茂在我们家借住,过一段时间再回去。”

  蔡邕说话间,看了一眼堂屋,他还隐隐能听到堂屋内欢声笑语。

  “好,我这就去。”蔡谷连忙应道。他此刻也清楚韩茂有多厉害了,可不敢怠慢了。

  目送蔡谷离开,蔡邕来到了厢房,他轻轻“咳咳”两声。

  蔡琰一听,跑了出来,就见父亲一人,惊讶道:“父亲大人,您回来了,咦,韩郎呢?”

  “琰儿,我问你,你要如实回答。”蔡邕一脸郑重。

  “嗯,好。”蔡琰有些狐疑,应了一声。

  “琰儿,你观韩茂如何?”蔡邕问道。

  “女儿真不知。”

  蔡琰面色微红,心情复杂之极。

  她没想到先前父亲并不是开玩笑。

  真是想要将她嫁出去,还是救回家一日不到的人。

  “也对,短短一日,看不出什么来。

  哎,琰儿,苦了你,不瞒你,为父此番选择出仕,祸福难料。

  若非你也长大了,为父寻思着,你找个好夫家嫁了,有个靠山。

  这样,不至于为父这边,万一哪天出了什么事,你无依无靠。”

  蔡邕苦口婆心道。

  “不会的父亲,不会的。”

  蔡琰听这话,全身微颤,心里颇不是滋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