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五十八章 逃离

军魂,最后的救赎 烈鹰少校 8844 2021-08-06 14:39

  十万大军下缅甸,四万残兵侥幸还。一万忠烈死疆场,五万冤魂葬深山

  ——作者不详

  1942年6月5日 野人山 第五军

  天空中下着小雨,似乎是宣告雨季的到来。第五军的官兵们正在雨中逐步恢复自己的精气神。所有外出的人都已经披上了雨具,换上新的衣服,剩余的人员则进驻了美国的防水帐篷里,开始烤火。而他们的腹中也不再空无一物,营地里堆积如山的各种罐头食品,美国饼干正在让他们脸上也逐渐有了点“人气”。

  医院里的伤兵们终于得到了最急需的东西——那些国内黑市早已经炒到天价的盘尼西林,奎宁等药品,在这里仿佛不要钱一般给所有有需要的战士们使用,医生护士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们的脸上却大多是喜悦的神情,而不少伤病员也逐渐恢复了精神。

  营地内到处都是整齐码放的空投箱,军部里的电台还在滴滴作响,犹如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一样要求各种物资的空投。

  天空中,美军的运输机和轰炸机也是频频往来,将各种物资空投下来——根据统计,美国第十航空队先后在野人山地区和第五军撤退的途中投下了132吨物资,才确保第五军和后续的96师等部队能够活着走出野人山。当然另一个比较残酷的原因就是这两支部队死的人太多了,才让物资对于幸存者来说更加充足。

  现在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尽管美国饼干和罐头之类的食品实际上并不是很对中国人的口味,但是不少官兵由于太饿了,发疯了一样的吃那些食物,导致不少人因为暴食导致胃下垂而死在了获救的当天。弄得军官们和医生护士不得不四处巡查,甚至强行夺下士兵们手里的食物,让他们一点点进食,避免他们被“撑死”。不少人还挨了饿急的官兵们的拳头。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整支部队的状态正在好转。

  第五军军部

  “根据委座的命令,我们将立即西进,前往印度的利多,在印度短暂修整后,通过西藏回国。”

  由于有了充足的药物,杜聿明也恢复了一些精神,开始迫不及待的向部下们贯彻蒋介石的命令——这鬼地方他一刻也不想多待。

  对于带领全军进入这片“死亡之地”,让全军陷入走投无路的状态,各级官兵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知道谁是“罪魁祸首”。杜聿明就无数次的在部队里遭到普通士兵偷偷的白眼,也听到有很多人反复提起过这样的“名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对此,杜聿明颇有看法。在解放后,他在自己关于缅甸战役的回忆录《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毫不客气的指出,导致远征军失败的“罪魁祸首”是史迪威和蒋介石——前者一心和日军决战,满脑子是“夺取中国军队的指挥权”才导致中国军队战败。后者遥控指挥,他们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其次是英国人,一开始就没有尽全力作战,只想着逃跑坑队友。还有罗卓英,他盲目听从史迪威的命令,让中国军队被美英军队控制。而自己“虽然有一些失误,但是只能承担一部分责任”。而进入野人山的决定,则是“所有将领当时都没有异议的”,自然也不能怪他。

  受他的回忆录影响,不少对于那段历史的研究也将责任毫不客气加在了史迪威的头上——毕竟他是美国人,比起怪罪那些“抗日名将”来说还是比较合适背锅的。至于这个本来就挂着“远征军总司令”头衔的美国人为什么还要抢本来就应该属于他的指挥权?还有他所有被执行的命令都是得到蒋介石甚至杜聿明的同意,这些似乎就不怎么重要了。反正从这本杜聿明本人的回忆录上来说,责任不能是杜聿明的。

  有了能够被作为史料记载的回忆录,显然杜聿明当时的心情一定舒畅了不少,只是不知道在野人山撤退时被活活饿死,病死的上万官兵是否也能够认同?

  不过现在,杜聿明想的只是尽快回国,离开这片让人窒息的环境——反正那个将来作为“罪魁祸首”的蒋介石是不会把他这个得意门生怎么着的。

  (果然,在进入印度利多后,杜聿明就奉命坐飞机回国,在国内治疗了半年的病后被重新启用,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城防卫戍司令,不知道是不是“表彰”他在缅甸的“旷世奇功”!自此,杜聿明再未参加对日作战,反倒是在1945年4月囚禁龙云并消灭龙云势力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抗战结束后,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主张武力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后在内战中充当蒋介石的急先锋,先后在东北和徐州地区担任指挥官,却先后败于解放军之手。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由于听从蒋介石命令,未能及时撤退,导致所部30万官兵被围陈官庄,由于拒绝投降,导致部下饿死病死,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后陈官庄被解放军攻破,杜聿明被俘。1959年作为特赦战犯,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馆文史委员,1981年因肾衰竭,在北京病逝。)

  不过当杜聿明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手下的将领们却都觉得有些太赶了。

  “可是军座,部队得到补给才几天时间,弟兄们起码还要再休息一段时间,还有不少弟兄还散落在附近,等待收容的。”参谋长罗又伦提醒道。

  “明天,我要全军出发!”

  杜聿明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命令道,然后做出了解释:“现在雨季快到了,一旦雨季来临,沿途会出现洪水等灾害,美军飞机无法空投补给,我们的状况就会持续恶化。况且鬼子现在已经在曼西地区驻扎下来了,他们也知道我们的主力上了野人山,来进攻只是个时间问题。现在我们虽然稍微恢复了一些,但是部队目前的状况也是士气低落,兵无斗志,大部分武器已经无法使用,况且我们也没有丛林战的经验,一旦遇上日军追击,必然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向印度利多转移才能转危为安。”

  “可是,军座,目前我们医疗队还有不少伤病员暂时无法进行长途新军,起码还得休息几天。”

  医疗队队长康城民提醒道。

  杜聿明再次叹了口气:“保住主力部队,让大部队先行,在路上路上留下记号,组织一队人在后方继续收容归队的人员,协助伤员恢复,给他们留下一部电台,让他们必要时直接找美军要物资,坚持到人员基本收拢后沿大部队的路线撤退。如果遇上日军进攻,则立即撤往印度和我们汇合。”

  有了杜聿明牵头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毕竟这鬼地方,多待一秒谁都不愿意。

  不过对于留下的队伍,人选问题则有些难办,因为这次撤退,各部队目前损失人员都已经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下级军官也损失殆尽。考虑到这些中央军的嫡系将来还是要恢复建制,谁都希望自己的军官队伍尽可能的保留,不希望被留下来。

  医疗队长康城民上校倒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作为杜聿明的主治医师,他也不太好离开。

  “我留下!”

  一个坚定的女声突然出现在帐篷里,众人急忙转头,看见医疗队副队长少校林雪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现在医疗队长康城民的身后,表情严肃的说道:

  “我不会再把伤病员抛下了!除非你们毙了我!”

  将领们交头接耳一番,康城民则一把拉过林雪风,小声说道:“你疯了吗?留下来你知道多危险吗?”

  “我已经眼睁睁的看着我的病人们被抛下一回了,绝对不会发生第二回。”

  看着林雪风坚定的眼神,康城民知道自己劝不动她,从一开始她带着医疗队穿梭在一线战场的时候他就管不动她。不过作为一名军医,他也十分钦佩这种行为。

  “这样好了,我留下来,你跟着大部队撤离,怎么也不能让你一个女孩子家的给大部队断后!”

  康城民咬着牙说道。

  “您确定?”林雪风似笑非笑的看着康成明,然后瞥了一眼杜聿明:“军座病还没好,一直是您负责照看,他现在的状况没办法走出去,最后还是得靠弟兄们把他抬出去。换成我的话,没准给他的药加大点剂量,要么赶紧好,别拖累弟兄们,要么就‘自行解决’了最好。”

  康城民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看着林雪风那张认真的脸,确定这个女人没准真能做出这种事情来,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算了,还是我负责跟着军座好了!”

  康城民无奈的说道。

  一旁的将领们似乎也已经讨论完毕——毕竟对这个有点背景,又多次发表“不当言论”的女军官,他们也是有所耳闻。所以既然她自愿断后,也算是眼不见为净了。

  “林医生,我会派部队保护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杜聿明说道。

  ……

  新22师66团团部。

  师长廖耀湘看着全团剩下的那点官兵一阵阵心酸——昔日在瓦斯河滚筒战术阻拦日军18天的勇士们现在只剩下这么一点了。实际上,新22师在野人山损失的弟兄已经超过了在战场阵亡人数的两倍以上。

  “弟兄们,你们都知道我们要撤退了。但是,现在我们还有不少兄弟不能行军,还有一部分外出探路的弟兄没有回来,不少人散落在周围。”

  廖耀湘扫视了一眼官兵们:

  “医疗队的林副队长已经决定率领半个医疗队,留下来照顾伤病员,直到他们可以行军后再追赶大部队去印度。所以我需要有人留下,作为协助医疗队的护卫人员,并且在周围想办法收容那些掉队的弟兄们……”

  “长官,66团3营9连连长萧天河,自愿留下!”

  没等廖耀湘说完,萧天河就上前一步朗声说道。

  廖耀湘楞了一下——他本来担心没有人愿意留下,他就还得去65团找,没想到竟然有自愿的。

  不过看着萧天河的脸,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萧连长,我记得你在英多……”

  “长官,66团3营9连副连长杨成峰,自愿留下!”

  廖耀湘又转向这位副连长,终于想起了当初罗卓英找他要兵的时候,专门指定的人员。只是他当时是将这只部队当做炮灰的形式送出去的。几天前听到刘俊生报告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竟然还能回来。不过由于9连立即出去探路,所以并没有见到。

  “长官,66团3营9连下士吕涛,自愿留下!”

  “长官,66团3营9连中士乐胜,自愿留下!”

  9连的官兵们自从萧天河出列开始就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虽然大部分人加入这个部队的时间只有十几天,但是都已经深深被这只部队所吸引,同生共死的战斗经历更让他们团结。

  廖耀湘看了看这些人——他们进入野人山的时间还比较短,只有几天时间,比起那些在山里待了半个多月,现在刚刚开始恢复的官兵来说,身体也好得多。

  “萧连长,你的9连看来是现在状况最好的部队,看来也只能让你的部队留下来协助林医生。”

  廖耀湘有些佩服的拍了拍萧天河的肩膀:

  “我听刘团长说了,你们在英多……打的很不错,这一次又要劳烦你们来救更多的弟兄了!”

  “是!职责所在!”

  萧天河敬了个礼回答道——虽然对于手下的弟兄们有些对不住,但是能陪在林雪风身边,他的心里甚至有些高兴。

  “你们的任务是协助医疗队,继续帮助受伤的弟兄们恢复,四下搜索,看看还有没有活着的弟兄,另外,一定要注意日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进入胡康河谷的企图,或者是开始进行侦查。立即协助医疗队撤退。撤退时如果发现掉队的弟兄,就地收容。”

  “是!”

  “还有……”廖耀湘一脸愧疚的说道:“这不是命令,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把看得见的那些殉国的弟兄都埋了吧,多少给他们一点最后的尊严。”

  萧天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辛苦你们了,等回了国,我给你请功!”

  廖耀湘向萧天河敬了个礼……

  天又下起了雨。

  第五军官兵开始向西部的印度利多方向前进,昔日进入野人山第五军军部,直属队和新22师以及93师一部共计近2万人浩浩荡荡的大部队,现在已经稀稀落落的只剩下不到3000人的队伍。他们一言不发的冒着雨向前行进着,甚至没有勇气回头看一眼。

  他们的身上披着雨衣,背囊里的食物也很充足,但是却依然一副行尸走肉般的样子。他们不敢回头看那些被留下的战友,只是默默地行军,想尽快脱离这片伤心之地,最终消失在暴雨中,消失在萧天河等留守人员的目光中……

  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宣告彻底结束,以惨败告终。

  自1942年3月起,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三个军,10个师,共计10.3万人参加缅甸的远征。历时3个月。共计损失57000余人。其中战场损失不足1万,剩下47000人均死于撤退途中。

  除各地留守人员提前撤离外,杜聿明率领第五军出征时,包含长官部直辖炮兵后勤部队,共计54468人(一部分留守并未实际参加作战,杜聿明回忆实际入缅作战人数为42000人)。

  其中,军部加上新22师和93师一部共计20000人从野人山方向回国,最终转道抵达印度利多时,全军只剩下不到3000人。

  96师作为全军后卫,全军出发时大约9000人。经过野人山被困,在第五军军部被发现后也被发现,获得了美军空投物资后,最终依靠空投物资翻越野人山,抵达葡萄地区,再从葡萄地区向东,历时两个多月,终于穿越原始丛林,最终返回国内滇西地区,全师只剩下3000人。师长余韶回国后接受调查,无罪开释,1943年初晋升为第五军中将副军长。

  200师出国时大约9000人,追随第五军撤退后,被迫放弃重装备,沿滇缅公路沿线的山路小路回国,途中师长戴安澜撤退中不幸中弹,由于难以得到有效医治,1942年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壮烈殉国(解放后被追认革命烈士),之后残部由步兵指挥郑庭笈率领,最终抵达云南永平,全师只剩下2600余人。

  第六军出发时,全军为29222人,其中93师一部分跟随第五军撤退,另一部分跟随200师回国,抵达国内的仅有不足1500人。49师和55师被打散后从景栋地区撤退回国,亦死伤惨重,这两个师安全抵达国内的官兵仅有6000余人。

  新66军总兵力不祥,除新38师外,剩下的28,29师以及军部均被打散,残部抵达中国被收容的,仅有5000余人。后被取消番号。

  66军新38师孙立人部,入缅时全军大约9000余人,全师撤入印度时尚有7000余人,建制也比较完整,算是整个远征军中损失最小的主力队伍了。

  另外,第一次入缅作战,先后有8000多名远征军官兵被日军俘获,主要是第六军和六十六军被打散的官兵。这些人被日军当成劳工修建缅泰铁路,由于环境恶劣和日军的残暴,大部分死在缅甸的战俘营里。

  整个远征军死伤惨重,只有罗卓英率领的长官部外加跟随行动的宪兵一个营由于“行动迅速”比较完整的撤到了印度。

  英军在缅甸最初的兵力为4万(包含英国仆从国军队,比如大量印度士兵),撤到印度的兵力仅为13000人。

  日军宣布死伤4500人,该数字明显被缩小,不过就算是最大的估计,日军死伤总数也不会超过1万。在战略上,不但占领了缅甸全境,而且重创盟军,北部直抵怒江边,威胁中国腹地,西部兵临印度,算是取得了一场干净利落的大胜。

  然而这场战斗远没有结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